主页
发现世界,留下回忆!
51旅游打卡-国内外旅游,目的地、美食打卡

甲午战争博物馆需要预约吗,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门票多少

航母早已问世的年代,日本为何还要建造“大和级”战列舰?

因为当时的航母效能并不像咱们现在这么高。

并且日本人嘛总有那种见大心喜的情节在他们的文化中。巨舰大炮的思路日本人是很难扭转的。

再有就是日本是一个军事上十分十分传统的国家,很难有自己的军事创新的。

甲午战争博物馆需要预约吗,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门票多少

现在详细的来说这几点问题。

早期航母是依靠螺旋桨战斗机来执行对舰的打击任务的。

一般的情况下一架鱼雷攻击机只能携带一枚鱼雷进行作战。

甲午战争博物馆需要预约吗,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门票多少

有的战机会更直接一些,直接携带航空***对敌舰进行攻击。

基本上投弹和扔鱼雷的场景就是这样的。飞机需要迎着密集的弹幕去用鱼雷或者***打击军舰。这时候飞机其实还是“弱势群体”,并占不到多少便宜,二战的时候***不能制导鱼雷也只能走直线。命中仅仅是撞大运。

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已挤身海军强国的日海军,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向英美海军挑战,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正式把美国列为***想敌;1936年6月,再次修改国防方针时,明确提出对美截击战略。

甲午战争博物馆需要预约吗,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门票多少

日海军确定了在西太平洋地区对美作战的战略是,开战初期即须消灭美远东海军主力,摧毁或者夺取美海军赖以活动的基地,进而歼灭由美本土前来增援的舰队。

为此,日海军选择小笠原群岛以西海域,作为预定海上决战战场,组建以战列舰为核心的海上打击力量,在海上截击美国舰艇编队。

在此作战思想指导下,日海军认为,无法在战舰数量方面,同美海军抗衡,因而企图以单艘战列舰的威力优势,来抵消美海军在数量上的优越地位。

1937年初,海军制定了军备补充***,决定正式开建2艘A-140F5号方案舰;1937年11月4日,1号舰开始在吴海军工厂动工建造。为此,日本从德国购进了15000吨水压机以及3台70吨酸性平炉从而能制造出包括大和舰主炮炮塔使用的650毫米厚装甲钢板在内的大型锻造件。

1940年7月15日,1号舰被命名为“大和”,这个名字来自古代日本畿内五国的大和国,也是日本人对自身民族的称呼。

1941年7月,大和舰开始试航,实测达到了27.46节航行速度;11月1日,大和舰首任舰长高柳仪八海军大佐到任,12月7日,大和舰进行了首次主炮射击。

同日,一支以6艘***为核心的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正在向美国夏威夷军港进发,在12月8日凌晨(当地时间为12月7日),这6艘***上起飞的数百架舰载机偷袭了美军太平洋舰队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在这一天,大和舰试航刚好结束。

总之,在有了航母的时代,日海军还是开建了大和号和武藏号两艘排水量7万余吨全世界最大的战列舰,关键还是军方高层的观念问题。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十六还停留在巨舰决胜的巨舰大炮时代,尽管日海军自己已在使用舰载机攻击敌方舰队,但依然对战列舰情有独钟,梦想凭2借巨型战列舰,彻底打败美海军舰队,克服日海军在舰艇数量上的劣势,所以大和号战列舰的出世,是巨舰大炮制胜论的必然产物。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2018年3月18日于杭州。

因为战列舰被淘汰、航母真正意义上成为海军舰艇的主力是在经历过二战的洗礼,以及二战后军事科技井喷式的发展所带来的现代化海战形式的改变后所造就的,而“大和级”战列舰却是在战前就已经被建造了的,在当时战列舰仍然是各国海军的主力舰艇,航母虽然早就已经问世了,但是在没有经历二战前,仍然不足以撼动战列舰在各国海军心中的地位。所以,这个问题涉及到的其实就是“大和级”战列舰的诞生背景,下面就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922年服役的“凤翔号”航母(世界上第一艘非改装型航母)

首先我们要知道,日本帝国海军决定建造四艘“大和级”战列舰时是在1937年,而这个时候正是制定“第三阶段海军军备补充***”的关口,为什么会有这个海军军备补充***呢?因此这个时期的帝国海军已经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境地,那就是“无舰可用”,当然了,这个“无舰可用”的前提就是:在西太平洋海域帝国海军的***想敌是美国海军。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从上世纪30年代中后期开始,日本帝国海军已经没有足够数量的主力舰艇来正面抗衡日益强大的美国海军了,要知道在那个时候“金刚级”已经服役30多年了,“扶桑”、“伊势”也服役快20年了,情况稍微好一点的战列舰,只剩“长门级”了。

▲30年代重建后的“金刚级”战巡

但是,从综合设计上来看,“长门级”战列舰也已经是落后的了,根本就跟不上当时造舰技术的发展,已经没有足够的升级改造空军,因此,对于当时正处于扩张时期的日本来说,海军急需一款新型的主力战舰来弥补自己在面对美国海军时力量上的劣势,但是,在没撕破脸之前,《华盛顿海军条约》对日本海军力量的发展限制很大,不仅仅在主力战舰的数量上不能超过美国,同时,海军舰艇总吨位更是最多只能达到美国海军的60%。在这种前提下,日本海军很难做到在西太平洋海域与美国海军硬碰硬,而没有足够的海军力量,也就意味着,早期制定用来应对美国海军的“迎击决战***”流产。

▲1937~1945年美日造船吨位对比

“迎击决战***”这里不作详细讨论,简单来介绍一下取代这个“迎击决战***”的“九段渐灭式作战***”,因为“大和级”战列舰的诞生,就与这个作战***有关。“九段渐灭式作战***”,顾名思义,总共分为9个作战阶段,分批次、分段地利用战列舰到潜艇之间的所有海军参战舰艇,对美国海军的主力进行歼灭。其中,第四阶段“内南洋前哨站”以及最后的“大决战”阶段中,就需要用到以战列舰为作战核心的舰艇编队。但是前面已经有提到,因为有着《华盛顿海军条约》的限制,日本海军根本就不能够拥有足够数量的主力战舰,所以,在双方彻底撕破脸之前,日本海军力量的发展其实走的是这种路子,即:在提高主力战舰单舰战斗力的前提下,打造一种以“超级战舰”为作战核心的舰艇编队,用来弥补己方海军在主力舰艇数量上相对于美国海军的劣势,同时,制定“海军舰艇补充***”,逐渐扩充本就缺少的航母、巡洋舰、潜艇等舰艇的数量。

▲“大和号”战列舰(1941年)

因此,这个就是为什么日本帝国海军要造出“大和级”战列舰的根本原因,在当时那个时代背景下(30年代中后期,日本正处于扩张初期,但是还没彻底和西方撕破脸),海军方面急需一种“大和级”这样的超级战舰来组建核心作战编队,以便到了后期拥有足够的实力在西太平洋海域对抗强大的美国海军。至于为什么不造航母,这个在最开始已经说了,当时战列舰仍然是各国海军心中的主力舰艇,没经历过二战的航母还不能撼动战列舰的地位。当然了,“大和级”战列舰实际上也只造了两艘,分别是“大和号”和“武藏号”,而且这两艘战列舰的下场也不怎么好看,可以说都是在首次参加真正意义上的海战时就被击沉了,而击沉这两艘战列舰的主力,就是美国海军的航母。两艘“大和级”战列舰,自诞生之日起,到被击沉,都没有如愿以偿的参加过一场与美国海军主力舰艇(战列舰为主)之间的“日德兰式海战”,对此,也只能说是:时代变了!

相关阅读